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

你的心愈細微、愈精純,就愈有力量,這表示你支配自心的程度愈來愈大。精純的心便是不受干擾的心,心愈粗重,干擾就愈多。較少干擾,代表心較為赤裸,心愈赤裸,就愈能發揮他最大的潛能,有更大的智慧、更高的成就、更少的障礙。赤裸的心,因為沒有障礙,所以非常有力量;干擾愈多,心的潛能被阻塞得愈多。不同的菩薩地,也可以用所剩下的干擾或不清淨的程度來分類。干擾指的是二元對立、貼標籤、製造幻覺等等。幻覺停止的時候,你便成佛了,這並不表示你變得形同木石,像是桌子、書本或是椅子。從佛陀的觀點,亦即從證悟的觀點來看,凡夫幾乎就是形同木石的人;實際上,我們因為不斷超過負載的念頭和感覺,所以變得麻木,太多的干擾讓我們幾乎沒有感知能力了。我們的心只有一小部分在運作,就算這一小部分,也像是機器人一樣,依照預先設計好的模式來反應;而我們真正的才幹、力量、自心真正的特質,都一直隱藏著、受到壓抑,從未展現出來。當你證悟的時候,情緒和干擾不再存在,因此你就更有活力。
  情緒和干擾一旦消失,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了。密勒日巴能夠進到牛角裏去,因為他超越了二元對立,不受時空等次元限制,他超越了名字和標記,這就是所謂的 “ 全知 ”—— 是知道一些東西的反面。如果你知道什麼,就有二元分別;因為有個知道者、有個被知道者,而你永遠都認為有上百萬更多的事物須要知道。
  知道一切事物的這種全知,會產生絕對的干擾,因為能知的人會被無數的相對事實所壓倒、所淹沒。它會造成負面的超越二元,因為二元只是二,而這種知卻是 “ 萬元對立 ” 或 “ 億元對立 ” 。只有當你超越了種種的分離、不同與類別之後,才能到達真正的全知,成就遍知智慧;那時候,你明白了一切事物的無二本性。這與 “ 知道一切 ” 並不相同,因為 “ 一切 ” 是指很多東西;而 “ 一切的本質 ” 並非很多東西,它甚至也不能算是一樣東西,因為它超越了數字與計算,無可言論,難以思議。就是如此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